彩神大发-彩神大发
彩神大发2023-05-07

彩神大发

兰州的魅力和底蕴******

  一个城市的标志,其特色最鲜明者,或自然风景、或人文踪迹、或绝味吃食。身处兰州,在一套书、一碗面的墨香与滋味中,也许能品味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。

  一套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——

  白塔群山间 书香自袅袅

  兰州南有五泉山,北有白塔山,黄河蜿蜒,穿城而过。九州台属白塔群山的一座高山,海拔2000米左右,其形峭拔。登上九州台,南向俯瞰阳光下的黄河,金波涌动,滔滔东去,令人心胸旷达。一座藏书馆阁背靠九州台主峰,蓝瓦飞檐,稳坐于九州台的翠色之间,存世三部半的《四库全书》,其中一部就保存在此。

  清代乾隆年间开四库馆,历十余年而成《四库全书》。初缮写4部,分贮于圆明园文源阁、故宫文渊阁、避暑山庄文津阁、盛京(今沈阳)文溯阁,后续抄3部,藏于扬州文汇阁、镇江文宗阁、杭州文澜阁。文源、文汇、文宗三阁之书,均已毁于战火,文澜阁之书则部分散佚,称为半部。如今,文津阁之书藏北京国家图书馆,文渊阁之书藏台北故宫博物院,文溯阁之书藏兰州九州台。

  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囊括书籍3474种、6144函、36315册,为清代以前学术总汇、典籍渊薮,堪称文化瑰宝。

  沈阳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何以移至兰州?

  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曾于1915年始运存故宫保和殿10年,之后回归沈阳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其又运至黑龙江省4年余,再归沈阳。1966年,文化部将其拨交甘肃省图书馆收藏,当年10月运至甘肃,栖身于兰州郊区永登县4年8个月。自1971年6月至2005年7月,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则一直存放于兰州近郊榆中县木林沟的专修书库中。因兰州一带气候干燥,温度适宜,历经数十年,书籍没有发现潮湿、发霉和长毛现象,也无污染或人为损坏,原有的黄斑也未扩散,且还有所淡化。2000年前后,甘肃省决定立项修建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专藏书库,经过论证,选址九州台,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藏书馆于2005年7月8日落成并投入使用,书籍全部装入新制作的香樟木书箱。

  《四库全书》以经史子集为经纬,标四色喻四季。与另外两部半一样,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以绢为封面,经部书籍为青绿色、史部书籍为赤红色、子部书籍为白浅色、集部书籍为黑深色。皇皇典藏中,包含了中华民族对自然、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思考总结,蕴涵智慧和力量,充实了中国人的知识世界,体现了深邃的东方情怀。

  近日,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的数字化工程已宣布竣工。对于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古籍文物而言,将其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发展好,做好整理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,就是真正赓续中华文脉、弘扬民族精神。

  最是书香能致远,文化始终是一座城市历史、现实与未来的底色。2019年8月21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在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指出,要提倡多读书,建设书香社会,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,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。总书记叮嘱在场的文化工作者,“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,善莫大焉!”

  一碗兰州牛肉面——

  古道驼铃响 河畔面飘香

  兰州之韵,凝结在浩繁卷帙中,也飘荡在人间烟火里。

  丝绸古道驼铃声,黄河两岸面飘香。生长于兰州者,有的早晨、中午两顿都吃兰州牛肉面,兰州人聊天时经常会谈论哪一家牛肉面馆的面更好吃。“牛大”,这是兰州人对牛肉面的爱称,透露出日常相伴的情愫。“扎碗牛大!”兰州人如此说吃牛肉面。

  据统计,在全国各地,兰州牛肉面馆超过6万家,单单是兰州市就有牛肉面馆1200多家,每天卖出200万碗牛肉面,可见这一碗面在兰州人生活中的位置及其影响力。

  外地客人到兰州,去牛肉面馆吃面,站在窗口递小票时,窗口内的小哥会问“吃什么?”原来,兰州牛肉面的面型分为毛细、细、三细、二细、二柱子、荞麦棱、韭叶、薄宽、大宽……食客需要明确告知,这样,现场拉面条的小哥才能准确满足客人对面型的需求。

 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,兰州牛肉面色彩斑斓。这是因为兰州牛肉面的标配是切碎的青蒜苗、白萝卜片、量足足的红色辣椒粉油、香菜叶等,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解释:“汤色清亮,萝卜片洁白,辣椒油鲜红,香菜蒜苗翠绿,面条柔滑透黄。”

  兰州人将辣椒粉油称为“辣子”,用于牛肉面的辣椒粉是过了油的,称为“油泼辣子”。一些外地游人起初会被那么多的辣椒粉吓着,是不是太辣?其实,远不像湖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辣椒的辣度,兰州牛肉面的辣是微辣,主要是提香。当你享用完这碗牛肉面,低头再看一下碗中的余汤,只见汤表层是悠悠漂动的青红两色,这就应了中餐讲究的“色香味”之色,许多食客会忍不住“呼噜”“呼噜”喝上几口牛肉面汤。传统的牛肉面汤很有营养,据说是由牛骨头熬制四五个小时而成,并且按比例配有草果、花椒、干姜、桂皮、茴香等香料。若想多吃点儿牛肉,还可以论斤现称,兰州牛肉口感细腻,品质上好,广受食客称赞。

  当然,兰州颇具特色的风物远不止于此,在兰州生活的居民或者来过兰州的游人都能够举出很多。比如,兰州是全国唯一黄河穿越市区的省会城市,两山夹一河,东西狭长;夜晚的兰州灯火璀璨,登上南面五泉山之制高点三台阁北望,但见白塔山下的金城关恢弘绚丽,中山铁桥上的人流穿行不息。

  如今,“强省会”理念深入兰州人之心。“强省会”到底该怎么强?经济强固然是题中应有之义,人文关气运,文化强也不可或缺。品味兰州,品的是穿越时空的深厚历史底蕴,更是如今兰州文化兴、文化强的生动图景。

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弥合数字鸿沟论坛举行******

  11月9日,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弥合数字鸿沟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。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盛荣华,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专职副主席、书记处书记孟庆海,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高兴夫,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、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,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理驻华代表郑道出席论坛并致辞。

  盛荣华指出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数字技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,但全球数字化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,弥合数字鸿沟、实现数字普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。近年来,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、智慧社会建设,深入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,加强资源供给,构建培训体系,践行社会公益,深化国际合作,在推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取得积极成效。希望各方携手同行,坚持包容普惠、提供优质服务,坚持技术赋能、提升数字素养,坚持融合发展、拓展应用场景,坚持深化合作、共享数字成果,为加快弥合数字发展鸿沟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  孟庆海表示,要站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、实现全人类共同进步的战略高度努力弥合数字鸿沟。中国科协组织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,开展银龄行动助力老年人提升信息素养,致力向不同人群提供持续、稳定、普惠、开放的数字科普产品和数字科普服务,愿与世界各国同仁携手同行,让数字文明造福世界人民。

  高兴夫表示,浙江是互联网发展大省,省域网络覆盖率、使用率大幅提升,但接入鸿沟、能力鸿沟等问题仍然存在。浙江以深化数字化改革为牵引,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重点,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为抓手,推动数字使用转向更有效的数字利用、数字失能转向更全面的数字赋能,为推进共同富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  任贤良表示,在全球数字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浪潮中,数字技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、给人们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的同时,也在加剧社会发展层面的种种差距,形成了越来越明显的数字鸿沟。要依靠技术创新应用、促进数字普惠共享,加强数字技能培训、提升全民数字素养,面向社会特殊群体,弥合城乡数字鸿沟,坚持规范健康发展、打造良好数字生态。

  论坛上,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负责人以及来自教育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中国科协、国际劳工组织等部门和行业代表作了主题演讲。来自中国、俄罗斯、英国、日本等国家的政府官员、专家学者、企业代表等进行了圆桌讨论。会上还发起了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倡议》,举办了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颁奖仪式。

 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办,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、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(中央电化教育馆)、中国科普研究所协办。来自政府部门、科研机构、社会组织、企业平台等100余人现场参会。

  (来源:“网信中国”微信公众号)

中国网客户端

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

彩神大发地图